
如何判断是否过错侵权责任
闵行律师解答判断是否构成过错侵权责任,一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一、违法行为的存在
首先要确定行为人是否实施了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这里的法律规定既包括法律法规的明确条文,也包括基于法律原则所确立的行为规范。
例如,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如果有人闯红灯,这就明显违反了交通法规中关于交通信号灯通行的规定,属于实施了违法行为;再比如,在知识产权领域,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擅自复制、发行其作品的行为,也是违反了著作权相关法律规定的违法行为。
二、损害结果的发生
必须存在因行为人的行为而导致的损害结果。损害结果的范围较为广泛,可以是人身损害(如身体受伤、生命丧失等)、财产损害(如财物被毁坏、财产价值减损等),也可以是精神损害(如因他人侮辱诽谤导致精神痛苦等)。
比如,某人因邻居装修房屋时违规拆除承重墙,导致自家房屋墙体出现裂缝,这就是财产损害结果;又如,甲在网上对乙进行恶意造谣诽谤,致使乙遭受严重的精神痛苦,出现抑郁等精神问题,这就是精神损害结果。
三、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这要求能够证明行为人的违法行为是造成损害结果发生的直接原因或重要原因。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该违法行为,损害结果很可能就不会发生。
例如,在前面提到的邻居装修违规拆承重墙导致自家房屋墙体裂缝的例子中,正是因为邻居违规拆除承重墙(违法行为),才使得自家房屋出现墙体裂缝(损害结果),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再如,医生在给患者做手术时,因操作失误(违法行为)导致患者术后感染严重(损害结果),手术操作失误与患者术后感染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四、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
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是过错侵权责任构成的重要因素,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情况。
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某种损害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比如,甲故意用石头砸坏乙的汽车玻璃,甲明知自己的行为会损坏乙的汽车玻璃,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这就是故意的过错。
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某种损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状态。例如,司机丙在驾驶车辆时,因为疏忽大意没有注意到前方的行人,导致撞人事故发生,司机丙应当预见自己的驾驶行为可能会撞到行人,但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这就是过失的过错。
只有当以上四个方面的条件同时满足时,才能判定构成过错侵权责任。在具体案件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和判断各个因素是否具备,从而准确认定是否构成过错侵权责任。
一、违法行为的存在
首先要确定行为人是否实施了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这里的法律规定既包括法律法规的明确条文,也包括基于法律原则所确立的行为规范。
例如,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如果有人闯红灯,这就明显违反了交通法规中关于交通信号灯通行的规定,属于实施了违法行为;再比如,在知识产权领域,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擅自复制、发行其作品的行为,也是违反了著作权相关法律规定的违法行为。
二、损害结果的发生
必须存在因行为人的行为而导致的损害结果。损害结果的范围较为广泛,可以是人身损害(如身体受伤、生命丧失等)、财产损害(如财物被毁坏、财产价值减损等),也可以是精神损害(如因他人侮辱诽谤导致精神痛苦等)。
比如,某人因邻居装修房屋时违规拆除承重墙,导致自家房屋墙体出现裂缝,这就是财产损害结果;又如,甲在网上对乙进行恶意造谣诽谤,致使乙遭受严重的精神痛苦,出现抑郁等精神问题,这就是精神损害结果。
三、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这要求能够证明行为人的违法行为是造成损害结果发生的直接原因或重要原因。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该违法行为,损害结果很可能就不会发生。
例如,在前面提到的邻居装修违规拆承重墙导致自家房屋墙体裂缝的例子中,正是因为邻居违规拆除承重墙(违法行为),才使得自家房屋出现墙体裂缝(损害结果),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再如,医生在给患者做手术时,因操作失误(违法行为)导致患者术后感染严重(损害结果),手术操作失误与患者术后感染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四、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
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是过错侵权责任构成的重要因素,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情况。
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某种损害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比如,甲故意用石头砸坏乙的汽车玻璃,甲明知自己的行为会损坏乙的汽车玻璃,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这就是故意的过错。
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某种损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状态。例如,司机丙在驾驶车辆时,因为疏忽大意没有注意到前方的行人,导致撞人事故发生,司机丙应当预见自己的驾驶行为可能会撞到行人,但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这就是过失的过错。
只有当以上四个方面的条件同时满足时,才能判定构成过错侵权责任。在具体案件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和判断各个因素是否具备,从而准确认定是否构成过错侵权责任。